因为相信而看见:孩子小学一年级体会

按:一直想写点什么东西记录下孩子的小学生活,周五的家长会最终促使我坐下来记录感受。主要的目的是希望促进价值信息的流动,因为大家看起来现在对孩子的教育都比较关注,但是从朋友圈和大家闲聊看,大家关注的点其实也就是老师会不会打骂孩子,家校关系是否紧张,是否会给老师送钱这些。我觉得这些其实和教育的本质真正对于人的培养差的很远。北京市所谓名校基本都在看东城,西城和海淀,这其中公立小学里面确实教育实践比较超前的学校,我们完全没可能上:一没关系,二没钱。像一土教育这样的学校,虽然很喜欢他们的理念,但是收费高,而且没有学籍,长期投入远远超出我们的承受能力。所以我们的选择除了划片的小学,只能选择硬件条件差但是师资比较好的机构小学(比如李跃儿或孙瑞雪的学校)。上了一年的划片小学,感觉学校超出我的预期。以下是具体分享。

遇见

入学

入学以前只是知道这个学校比较强调素质教育,没有特别重的课业负担。入学是孩子妈妈带着去的,当时孩子的自我介绍我还记得很清楚:“我叫XXX,今年六岁,我的爱好是成为一名科学家”。上学之前孩子妈妈说,有的学校的老师会要求书皮包得非常整齐,有严格的要求,造成家长很大的压力。好在我们老师只要求买塑料书皮,入学准备虽然需要买些东西,但是都是在网上或者小商品市场可以买到的,有足够的时间买,还算比较顺利。

学校里面有世界地图和各国地图,有PDC学生项目展示

PDC

学校的电箱也预埋了物理的知识。

electric_box

师资

呼小每个班有班主任和副班主任,我们的班主任是(数学和语文老师),副班主任是品生老师。

班主任的女儿上小学四年级,比较理解孩子入学的一些挑战。班主任和班主任的女儿都爱拉大提琴,班主任的老公是在自己家里面有一个画室。好吧,我喜欢有艺术气息的人。

班级氛围

很幸运,遇到很多真正关心孩子的家长,虽然大家关心的方式不同,但是整体班级的氛围是很好的。

课堂

一年以后回过头来想一想,孩子上学前没有上过学前班。对孩子能不能适应环境,多少还是有些焦虑的。书归正传,先具体说一说这次听课的感受。

女儿比较喜欢画画,一年级第一学期开学两个月后,孩子线条画:《数学老师讲算理》(隐含了加减法的交换律):

teacher_show_add_and_minus

音乐课

试听音乐课的时候,老师在让孩子做准备/收拾口风琴的时候,中间会弹一段音乐,感觉又回到了小学音乐课的课堂。

寒假的时候,孩子在家给我演示口风琴。很开心看到孩子在家愿意做学校的事情:

play_melodica_at_home

语文课

这次语文课的内容是《小壁虎找尾巴》。有几个值得我注意的点

the_evolution_of_chong_in_chinese

整个语文课给我的感受是孩子参与感很强。孩子自己做小老师和大家分享,也促进了孩子主动去学习。

家长会

英语Helen老师的分享

我发现呼小的老师经验很丰富,比如Helen老师,带过毕业班,当过班主任。有了这些经历更容易理解孩子。和班主任是心理学专业不同,英语老师是带班过程中去学习心理学。分享从小学阶段的三个要点:习惯,身心健康和教养素养开始分享,我印象最深的是:

Helen强调希望孩子成长,家长/老师自己首先要持续成长。最后老师分享了自己的一些学习材料:

share_by_english_teacher

结尾

其实呼小还有很多有特色的地方,比如说PDC项目对孩子的锻炼。比如说家长志愿者每天轮流在校门口记录孩子的文明礼貌情况。限于篇幅,这里没有展开来说。就像日常生活最体现你真正你是过的什么样的生活。孩子在学校中日常学习和老师日常教学体现了学校的最真实的状态和理念。

本文首发本人公众号《敏达生活》,欢迎勾搭,拍砖。